医院地址: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372号
就诊时间:周一至周日8:00到18:00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康复课程 > 康复课堂 > 文章内容
第5讲:偏瘫患者的系统康复治疗
文章来源:合肥金谷康复医院   关注人次:努力统计中...      
     

  导读:偏瘫患者在康复医院由专业康复人员(包括:心理医生、假肢矫形师、作业治疗师即OT师、物理治疗师即PT师、言语治疗师即ST师)、医学工作者、中医治疗师、康复护士、康复医师等组成)进行系统康复。偏瘫患者来到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怎样康复才能正常的行走呢?需要经过哪些康复治疗及康复训练呢?本文将详细介绍。

  为了准备进行基本正常的步行,首先应该练习平衡、支撑期的站立及重心转移。在摆动期患者需要放松髋、膝和踝的痉挛,并促进髋、膝和踝的选择性运动(包括屈髋、屈膝、踝背屈,伸髋屈膝的选择性运动)以便能抬腿迈步,当脚要着地时他需要控制(主要是防止膝过伸)。如果所有这些都事先经过练习,患者的行走比腿尚无必要的控制能力就立即步行会产生更好的步态。

  本文主要介绍预防和控制髋、膝、踝的痉挛,并促进髋、膝、踝的选择性运动,其次介绍支撑期的站立、患侧负重及重心转移。

  本文将按照人体平衡顺序来讲解偏瘫患者的系统康复过程: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端坐位、长坐位)→坐位平衡→膝手跪位→膝手跪位平衡→双膝跪位→双膝跪位平衡→跪行→立位→立位平衡(静态平衡、动态平衡)→步行。

  一、早期康复

  随着人们的康复意识增强,有许多患者疾病处于急性期就开始早期康复。

  疾病处于急性期阶段,患者尚需要安静卧床时即可开始床边的训练。此阶段相当于Bobath的弛缓期。此阶段主要训练方法:①良肢位的摆放②体位变换③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④体位性低血压的适应性训练。

  1、良肢位的摆放

  ⑴仰卧位:一般情况患侧肩胛下垫软枕,防止其后撤,骨盆下垫枕,下肢外侧垫枕,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膝下垫毛巾卷,避免出现膝关节过伸展。膝关节清度屈曲对于预防由踝关节跖屈造成的伸肌痉挛比在足底放置木版效果要好。如果在患者足底放置木版,将增加不必要的伸肌紧张。

  而对于伴足内翻,伸肌张力高的患者,应采取健侧或患侧卧位。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仰卧位时伸肌张力占优势,可增加下肢伸肌张力,此应尽量少采用仰卧位。虽然此类患者有可能站立,但多会发生骨盆后撤,下肢外旋且膝关节过伸展,这些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⑵侧卧位:①健侧卧位,即健侧在下方的一种侧卧位,患侧上肢应尽量向前方伸展,肘关节伸展,胸前放一软枕,患侧下肢自然半屈曲位置放在枕上。为防止患者由于躯干稳定性差而出现向后倾倒的半卧位,可在患者身后放置软枕。②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应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90°,前臂旋后,腕被动背伸,肩胛骨前伸,因为肩胛骨前伸时,整个下肢屈曲痉挛就会减轻.若前伸不充分,患者主诉肩痛或不舒适,主要是肩受压造成的.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或后边.如果健侧上肢放在前面,它将带动整个躯干向前,这将引起患侧肩胛骨后缩.下肢呈迈步位,健腿髋膝屈曲并由枕头支持,髋和膝不应完全屈曲,而应以小于80°的舒适体位放置.把大枕头放在健侧腿下面,也有助于患腿保持在伸髋并且稍屈膝的体位。

  患侧卧位是最适合偏瘫患者的体位,可增加对患侧躯干的感觉输入,同时可起到缓慢牵拉患侧躯干肌肉即缓解痉挛的目的。另外在上方的健手臂还可进行自由活动,此体位患者最初可能不容易接受,但它可帮助患者预防和缓解肢体痉挛。

  2、体位变换

  良肢位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临时性体位。如果长时间保持一种体位,就会出现关节挛缩,这样将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因此为了防止关节挛缩和因维持某一种体位时间过长而导致压疮,应及时变换体位,一般每隔两个小时变换一次体位。(三种体位转换)

  3、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

  当生命体征比较稳定后应尽早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以预防关节的挛缩。训练时为了防止出现误用综合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无痛或微痛状态下训练,治疗师应在熟悉解剖学的基础上进行手法治疗,杜绝粗暴手法。对伴有关节疼痛患者,训练前可热敷。下面是下肢几个常用的解剖学问题(见表)。

  (2)动作宜缓慢,预防挛缩,在必要时可进行充分牵张,但快速运动往往无效,还会加重痉挛。一般上肢完成一个动作3~5秒,下肢5~10秒为宜,每一个动作做5~10次即可达到预防痉挛的效果。

  (3)防止运动过量,患者出现随意运动后,往往会出现焦急的心态,过分的用力会导致运动过量。疲劳疼痛都会使痉挛加重,治疗师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

  (4)急性期以后的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随意运动出现以后,虽然可以利用主动运动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但是由于痉挛和练带运动疼痛的影响,部分关节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所以仍应坚持辅助主动运动训练,尤其是屈髋、屈膝、踝关节背屈。具体方法,患者仰卧位屈曲髋、膝关节,治疗师一手持患足保持背曲外翻位,另一只手扶持患侧膝关节外侧,维持髋部处于中立位,辅助完成髋膝关节屈曲,踝背屈动作。

  踝关节背屈被动活动度方法: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固定踝关节上方,另一只手用手心握住足跟,前臂抵住患者脚掌及外侧用力向上方拉动,使踝关节持续处于背屈外翻位,一般5~10秒也可长一些时间,因为这个动作是关节挤压,能促进踝关节背屈外翻的肌肉收缩。

  注意事项:在做踝关节背屈的被动活动时,膝关节要轻度屈曲,防止日后患者站立、行走是膝过伸。

  屈髋、屈膝、踝关节背屈训练对于偏瘫患者日后的步行训练极其重要。患者步态异常的原因是由于下肢典型的伸肌痉挛模式造成的。患侧下肢迈步时不能屈髋、屈膝、踝关节背屈,踝关节表现跖屈、内翻,导致患者向上提髋迈步,即形成了典型的画圈步态。如果患者在支撑期时足内翻,会造成平衡能力下降,重心转移困难,影响步行。

  4、体位性低血压的适应性训练

  对一般情况良好,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在治疗师指导下尽早的进行体位变化适应性训练。利用起立床或可调节角度的病床(长坐位)

  起立床训练,一开始时,倾斜45°角训练5分钟,以后每日增加起立床的倾斜角度约10°~15°,维持时间5~15分钟,两项交替增长。一般情况下可在10日内达到80°,维持30分钟。

  病床长坐位训练:理想体位,髋关节屈曲近于90°的适宜角度,脊柱伸直,足够的枕头适当的放置在后背以帮助患者达到上半身竖直的坐位,头部无须支持。以便患者学会主动控制头的活动,一个横过床上可调节桌子,放在患者的上肢下面,为了防止国绳肌疼痛,膝下放毛巾卷。

  一定要注意:所有时间都应该避免半卧位,因它可强化痉挛模式。(《循序渐进》P88《运动疗法学》P312)

  二、患者病情稳定,神经学状态不再进展,可以维持坐位30分钟时,即可转入本阶段的治疗。本阶段相当于Bobath分期的痉挛期。

  1、翻身训练

  进入Bobath痉挛阶段,大多数患者心态已从休克期摆脱出来,而进入否定期,他们不能接受偏瘫的事实,要千方百计的活动。如果治疗师不能帮助他们设计出科学的活动方法,此阶段会导致大量的运动模式:非对称性单纯健侧代偿,痉挛,联合反应,病理性联带运动均在此阶段被强化,床上翻身或床上转移是患者急于掌握的动作。

  ①仰卧位到患侧卧位: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位于患侧,令患者健侧上下肢抬起并伸向治疗师方向,与此同时,躯干向健侧旋转。注意不要压住患侧上肢,以免肩痛或患者不舒服。

  开始训练时,治疗师可扶持健侧上下肢予以辅助。因为患侧翻身是健侧完成,患者并不存在困难。因此这种方法很快被患者掌握并接受。由于此方法简单省力,不会诱发患侧痉挛和联合反应,故应反复练习,并嘱咐患者和家属落实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包括睡觉时良肢位的摆放)。

  ②仰卧位到健侧卧位:患者仰卧,将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利用双侧上肢摆动的惯性和躯干的旋转,向患侧翻身。

  开始训练时,治疗师可辅助其盆骨旋转,协助完成翻身动作或是辅助患侧下肢保持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全足底着床体位.在此基础上利用上肢摆动的惯性完成翻身。翻身的意义:翻身尤其是躯干的旋转,不仅是抑制全身张力过高的有效方法,还能在张力正常之后增进主动控制。该活动也能够刺激头部立直反射,翻身侧卧时腿和躯干的主动运动类似于步行时必需的运动。所以促进以正常模式翻身是患者学习重新步行的实用和有效的前期准备活动。

  治疗性翻身时只应当在宽阔的床上进行练习。如果让患者在窄的治疗床上翻身,他因害怕在床上掉下来而不能随意正常运动。

  2、下肢控制能力训练

  3、卧位下肢控制能力训练

  ①抑制下肢身肌痉挛:患者仰卧位,双手B叉手抱住膝关节,把健腿放在治疗床上,让患膝尽量贴腹,治疗师促进足背屈外翻。该活动在减少下肢伸肌痉挛的同时使肩胛前伸,抑制上肢屈肌痉挛。这个动作对因痉挛、疼痛、联带运动不能完成全关节运动的患者有非常明显的效果让患者坚持天天做,一次半小时,髋的痉挛、疼痛一般15天左右会得到缓解,并且通过屈髋时关节挤压能使髂腰肌被激活。

  ②抑制髋关节内收肌痉挛:先拍打臀中肌、阔筋膜张肌,使外展肌肌肉激活来抑制内收肌痉挛(拮抗肌训练法)

  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只手放在膝关节下方,另一只手抓住踝关节,将下肢沿床面向外展,当患者感到微痛时,治疗师持续维持这个体位,用放在膝关节下方的手来弹拨痉挛、挛缩的内收肌肌群(这是关节松动术,对于痉挛、挛缩、疼痛效果比较明显)。

  三、随着下肢伸肌、内收肌痉挛的缓解,髋关节活动度正常,疼痛消失,下一步促进髋、膝、踝的选择性运动。

  1、屈髋屈膝的选择性运动

  (1)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握住患者足于背屈外翻位,用另一只手保持患者髋的中立位。让患者完成屈髋动作,尽量向腹部运动。如果患者非常胖或完成有困难,治疗师可以用自己的腿在患者膝下负担一部分重量,并拍打患者髂腰肌和股四头肌上部,促进其肌肉收缩,从而完成屈髋。

  (2)将患者偏瘫腿置于床边外侧,治疗师用手提起患者的足,使其充分背屈外翻,同时使膝关节放松于屈曲位,然后患者将主动患足抬到治疗床上,必要时治疗师可腾出一只手在患者膝部给予帮助。也可以拍打患者髂腰肌和股四头肌上部。

  2、伸髋屈膝的选择性运动

  (1)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足踏床,慢慢抬起臀部,维持一段时间后缓慢放(双桥式运动)在患者能较容易完成了,让患者悬空健腿,反患腿屈曲,足踏床抬腿(单腿运动)回的是训练腰背肌群和伸髋的臀大肌。

  如患者能很好的完成本动作,那么对患者坐站 行走都是有帮助的。防止站位时因髋关节不能充分伸展而出现臀部后撤行走中患者就能防止膝关节于过伸位锁位。

  训练早期多需治疗师帮助固定下肢,并叩打刺激患者侧臀大肌收缩。为防止上肢出现联合反应 ,然患者上肢交叉上举。

  (2)仰卧位:患腿放至床边下,髋关节伸展,治疗师握住患足于背屈外翻位,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屈膝,而不伴有屈髋。

  (3)俯卧位:治疗师将患腿被动屈膝,足跟尽量贴近臀部。此方法降低股四头肌伸肌张力,在感觉肌张力松弛下来,治疗师将患腿摆成与床面成直角,一手握足跟,一手用力在前脚掌及足趾,以抑制小腿三头肌过高痉挛和扩大,维持踝关节活动度,对踝阵挛和踝关节活动受限效果比较明显,待松弛后可做患腿屈膝训练。股二头肌张力低的患者可以拍打,叩击关节挤压(在腘窝处用手掌向前下方快速挤压)以提高患腿屈肌张力。

  3、踝关节背屈训练

  (1)仰卧位:让患者做髋、膝屈曲时施加阻力以增加等长收缩,引发及强化足背屈运动。以后逐渐减少髋、膝关节屈曲的角度,最后在膝关节完全伸展位做足背屈训练。

  (2)仰卧位:用手指尖快速刺激足背外侧部,可促进背屈

  踝关节背屈是步行的重要条件,应尽早改善,由于此动作是难度较大的分离运动,应坚持长时间练习,也可以帮会家属回到病房进行训练。

  4、骨盆前倾训练

  仰卧位,把患膝放在Bobath氏球上,让患侧下肢越过巾线呈内旋位。主要治疗骨盆后撤、下肢外旋。

  5、髋内收、外展的控制

  仰卧位患侧膝屈曲位,足放在床面,进行主动地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治疗师从膝部内外侧给予一定的辅助力量或阻力,然后指示患者练习各个角度控制,再让骨盆离开床面进行此动作。此训练对患者日后的步行训练及其有意义,可潜意识学会当健侧下肢摆动时怎样去控制患侧下肢,有利于患者步行支撑期的站立。防止健侧迈步时患侧下肢出现骨盆后撤、外展、外旋。

  四、坐位训练,一旦患者能完成桥式运动,就可以进行坐位训练。

  患者取端坐位:利用训练球在治疗师的保护下进行向前、向后、左右个方向的推球,完成躯干的屈曲、伸展及左右侧屈运动。在患者可以维持独立坐位时,治疗师应对其头部、肩部及躯干从各方面施加外力,外力的大小和方向视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组合变化以诱导患者的平衡反应。当患者坐位平衡充分时可取两手胸前抱肘位,两治疗师在其两侧交替施加外力以破坏患者坐位稳定性,诱发头部及躯干向正中线的调整反应。

  训练患者坐位平衡时注意事项:

  ①训练时,对患者要通过镜子进行姿势矫正。

  ②患者姿势稍微倾斜时,治疗师用口令如“向左向右”等声音刺激来指导矫正。

  ③患者姿势向一侧倾斜时,治疗师不要立即扶他,应轻轻地向倾斜方向推他,以诱姿势反射而使其站立。

  ④训练坐位平衡时偏瘫患者躯干不能保持直立,头渐渐低垂、前屈,这时治疗师应推其两肩或使头部向下,患者而给予抵抗,与此相对应,患者躯干伸展

  ⑤当偏瘫患者进行坐位训练时,若患者易想左后方或侧方倾斜,不能保持平衡时,可在患者侧臀部下方垫上一个小枕。

  长坐位训练:长坐位维持训练在Bobath迟缓期讲了,下边讲长坐位平衡训练。

  ①治疗师在患者身后用身体和双手扶住患者保持平衡(适合躯干伸肌痉挛比较重的患者);

  ②治疗师在患者身后,用双手扶住患者,保持平衡;

  ③治疗师在患者身前,双手拉住患者保持平衡;

  ④患者双手扶腿,保持平衡;

  ⑤患者单手扶腿保持平衡。

  随着长坐位平衡比较充分,用外力破坏保持长坐平衡训练。治疗师前后左右交换位置并且力度不定推动患者。

  坐位踝背屈训练:患者长坐位,双手交叉伸向健侧足,治疗师用大腿抵住患足前掌外侧,使其背屈、外翻,诱发膝伸展位的踝背屈。

  从仰卧位到坐卧位训练:

  治疗师辅助患者坐起的方法:患者仰卧位,治疗师指示患者健侧脚插到患侧腿下边,治疗师辅助患者健侧卧位,让患者将双下肢放到床下,治疗师扶起患侧肩,同时患者用健侧肘撑起上身,伸展时关节坐起,并保持坐位。

  (1)偏瘫患者独立坐起动作

  ①健手握住患手,用健侧腿将患侧腿放至床边

  ②同时颈部前屈转换为健侧卧位,健手松开患手

  ③健侧肘于体侧撑起身体、抬头

  ④肘伸直,坐起至床边。(《运动疗法学》P15)

  端坐位下肢控制能力

  坐位下,治疗师一只手握住患侧足使其背屈,另一只手辅助患腿抬起,并防止其外展、外旋,让后患者自己控制患腿慢慢地放下,使足跟着地,要求患者保持躯干直立。也可以治疗师辅助患腿抬起,然后治疗师帮助患腿快速落下,使足跟着地,以刺激足的本体感觉。注意下落时,不要让患者用力,治疗师帮助他,主要是防止引起痉挛。

  在可顺利进行该活动后,练习把患腿放在健腿上。如有困难,可让健手辅助。这是穿拖鞋袜、裤子所需的动作。

  ① 髋关节内收的外展能力训练

  大体同仰卧时一样。如内收、外展有困难时,可以通过Brustran的下肢内收,外展诱发。给健侧阻力,促进内收、外展。

  ② 抑制腓肠肌阵挛:

  部分患者腓肠肌痉挛十分严重,坐位时,患侧足跟不能着地,稍一用力就产生阵挛,特别是要求患者由坐位转为立位时更加严重,这时治疗师用力持续压患者膝可使阵挛停止。

  ③ 坐位时屈膝练习:

  患者坐位,先被动伸膝,然后要求患者主动屈膝,足跟不离开地面,把患足向后拉至座椅后边。对一些患者来说这是相当困难的(往往让患者屈膝时得到是伸膝)

  这种运动模式有助于行走时患腿向前摆动所需要的单独的膝关节屈曲。

  保持手膝位平衡训练

  患者取手膝位,使患侧上肢处于抗痉挛体位并充分负重,若需要,治疗师可以患侧肘部给予支持来保持肘部的伸展,同时也要注意手指伸展,拇指外展支撑在床面上 ,随着患者手膝位平衡的加强,训练难度也应加强,如指示患者抬起健侧上肢或下肢,使患侧肢体充分负重,并且在此体位下维持身体平衡。

  手膝跪位对抑制上下肢痉挛,增加躯干的肌力是非常重要的。

  双膝跪位训练

  治疗师位于患者患侧,保持患侧上肢抗痉挛体位(具体方法是治疗师握住患侧上肢外旋,伸直时,一只手控制患者手腕和手指充分背屈及拇指外展)引导患者身体进行重心转移,应尽可能向患侧移动使身体充分负重。注意,训练时要保持髋部伸展,随时防止患侧骨盆出现后撤。

  单膝跪位训练

  治疗师帮助患者将患膝屈曲跪于凳子上,并充分伸展其髋部使其充分负重,指示患者健侧下肢向前、向后迈步,对于上肢屈肌紧张的患者治疗师可帮助患侧上肢抗痉挛体位。

  跪行

  随着跪位平衡能力提高就可以跪行。跪位步行训练时,注意髋关节要充分伸展。

  意义:双膝跪位、单膝跪位、跪行时由于膝屈曲,患者不能全伸共同运动模式,因此髋的控制非常具有选择性,即伸髋屈膝的选择性运动,对缓解下肢伸肌痉挛、抑制伸肌联带运动、提高日后步行能力有重要意义。

  手膝跪位转换

  患者通过先由仰卧位向健侧卧位转换,屈髋屈膝,健侧上肢撑起完成侧坐,然后再以双膝及健侧上肢支撑完成手膝跪位。

  跪位转换

  治疗师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扶患者肩,一手帮助患者伸髋,使其上身直立。

  立位训练

  (1)站起训练 端坐位站起:患者双手交叉向前方伸展,躯干屈曲,当患的者鼻尖超过足尖时,指示患者伸髋、伸膝,在此位置上慢慢站起。

  训练时为使双下肢负重均等或更多用患肢负重,应使双足并列或患足位于健足后方,治疗师站在或坐在患侧,一手下压膝关节,一手帮助伸髋,并让患者向健侧扭头,重心转向患侧。

  坐位站起训练可以从不同高度站起,在训练的初期,让患者从较高的坐位站起,然后逐渐过渡到较低的位置站立,随着下肢屈曲度数加大,双下肢负重站起就变得更加困难。当患者能从较低的位置站起后,可紧接着进行半蹲位时双下肢负重训练。这种体位下的训练对减轻下肢伸肌痉挛有很大帮助。所以说有的治疗师让患者腿完全伸直站立,不但不会减轻反而会加重下肢伸肌痉挛,造成患者在日后步行时出现膝过伸、膝僵直、足内翻、趾屈等痉挛症状。

  (2)坐下训练 坐下训练与站起训练顺序相反,指示患者慢慢屈髋屈膝,下降臀部为防止患者突然跌落到椅子上,治疗师可以在患者患侧臀部施加一些辅助力量,当臀部接近椅子时,再指示患者抬起臀部,也可以让患者在不同高度停住,这样反复数次再坐到椅子上。

  注意:对于足内翻、足趾强烈屈曲的患者,在训练时,把鞋脱掉,让患者站在斜板上,足趾下放绷带卷。这样能防止足内翻、跟腱和足趾屈曲短缩。要长时间用。(《循序渐进》2版P411有个对比图长时间用于不用的对比。)如果不用会造成足内翻或足趾抓地引起疼痛,使步行不稳极不舒适。

  五、行走前准备训练

  患者行走的各个阶段特别是支撑期均能在站立位进行准备。由于身体重心转移时患侧下肢缺乏平衡反应不能很好的负重,因此患者在进行行走训练之前,首先进行患侧下肢站立负重,训练原则应由易到难,负重量由少到多。如果患侧下肢负重不充分,将大大影响患者的步行稳定性。

  患侧下肢负重训练

  (1)患者站立位(静态平衡)治疗师一只手放在患者腋部支撑,保持肩胛带上举,另一只手使患侧抗痉挛位,同时指导患者将重心逐渐向患侧移动。为防止患者出现利用躯干侧倾来代偿的动作,可让患者在姿势矫正镜前进行训练,通过视觉刺激反馈作用,让患者观察自己是否已将重心移至患侧。为避免出现患侧膝关节过度伸展或屈曲,治疗师可帮助患者患侧膝关节屈曲大约15°左右。

  (2)随着站立位静态平衡的建立,患侧下肢负重能力提高,要尽快过渡到动态平衡和患侧单独负重。

  患腿站立,当患者患侧单独负重无恐惧感之后,可指示患者抬起健足,在进行前后迈步动作训练时,此动作应缓慢进行,患膝屈曲大约15°左右,目的在于尽可能使患侧多负重并避免出现患侧膝关节过伸或过屈(打软腿)健腿向后迈步时治疗师应注意引导下肢充分迈至患足后方,使患侧髋关节充分伸展。同时治疗师注意患者不能出现躯干前倾、后倾等代偿现象。

  (3)立位时上下台阶训练:患足站立,指示患者将重心移到患侧,健腿抬起放到前面的台阶上,然后放下,或指示患者侧身,健肢靠近台阶站立,将身体重心移到患侧下肢,然后从侧方抬健腿放到台阶上。

  (4)患者常常发现不把偏瘫膝固定在某种体位如过伸位,负重就很难。为了使患者在负重时感觉到活动性,将患足放在他前面的台阶上,然后健足向上迈到上一个台阶上,然后再下一个台阶,尽量缓慢地将健腿充分向身后运动。治疗师一手扶住患膝前部,用自己膝放在患者患侧膝后面,使膝轻度屈曲,这样可以防止患膝在负重时过伸或过屈。

  (5)利用平衡板进行立位平衡重心转移训练,

  ①患者双足左右分开站立于平衡板上,治疗师站在患者身后,并将双手放在骨盆处给予支撑,然后缓慢摇动平衡板,以诱发患者头部、躯干的调整反应及身体重心的前后转移。

  ②患者双足前后分开站立,治疗师低于患者身体一侧一脚放在平衡板上,缓慢摇动平衡板,以诱发患者头部、躯干的调整反应及身体重心的前后转移。

  通过以上训练,当患者能够保持立位的动态平衡后便可以进行平衡杠内步行训练

  迈步时①要让患者低迈步。因为患腿抬高将会引起下肢伸肌痉挛,导致骨盆上提,躯干代偿。故应由膝关节轻度屈曲来引导下肢向前方低迈步,落地时慢慢放下。(《运动疗法》P327)②要让患者轻度屈膝,因为正常步行时膝并不完全伸直,一般会有5°—10°屈曲。保持这种轻度屈曲可起到减震作用,支撑腿稳定的负担身体重量,并使支撑期平稳地、容易地过渡到摆动期。

  上下楼梯

  上下楼梯可使重心自动转移。先转移到一侧腿上,然后再转移到另一侧腿上。对于患者来说这项活动可以产生相当正确的运动模式。上下楼梯的能力也是全面康复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穿越楼梯。从一开始就应帮助患者以正确的方式上下楼梯。偏瘫患者上下楼梯应遵循“健侧下肢先上,患侧下肢先下”的原则。目的是合理的负重,正确的重心转移,安全的上下楼梯,并防止患侧骨盆上提出现异常模式。

  ①上楼梯:治疗师位于患者身后,一只手控制膝关节,另一只手扶腰部,将重心转移到患侧,指示健腿上台阶,然后重心前移,治疗师辅助患侧下肢屈髋屈膝抬起患足迈上台阶

  ②下楼梯:治疗师位于患者的后方,一只手置于患侧膝部上方,辅助膝关节屈曲向下迈步,另一只手置于健侧腰部帮助身体向前移动重心,然后再保持膝关节支撑体重,指示健侧下肢向下迈步。

       以上偏瘫康复训练请在正规康复医院由专业康复人员的帮助指导下进行。

       合肥金谷医院部分真实康复案例:脑中风偏瘫:能站起来就是奇迹     司机驾车突发脑出血致偏瘫康复治疗后可拄拐站立

       如您对偏瘫康复方面仍有疑问,可进行电话咨询(0551-65858800)、网上免费在线咨询或网上留言,将有康复医生为您解答。

乘车路线:市内乘14、125、525、138、161路公交车到建材一厂站下,向西行200米即到;乘131路公交到建材一厂,下车即到医院
医院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亳州路372号  版权所有:合肥金谷康复医院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1006949号-1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疾病诊疗依据,请患者前往合肥金谷医院就诊,康复热线:0551-65858800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16号